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通稱為生物質,它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特點: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廣泛。

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型技術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趨勢:
必須首先進行工程化研究
生物質燃料成型技術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工程化”研究不是整臺樣機的研究,是在集成多項技術基礎上的“再創新”,在集成多項技術構成新的顆粒機設備系統后必須進行工程化試驗,提煉成熟的指標,解決新的技術問題。生物質的收集、干燥、粉碎、成型、燃燒所需技術與設備必須配套、協同發展。
與會專家建議生物質從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變成資源,并協同解決其中的一些基礎科學問題;與此同時,國家應高度重視生物質高值利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生物質高效綜合利用”專項,系統開展多聯產技術創新和工程示范推廣。
應立足于農村或城鄉結合部
我國鄉鎮和農村的秸稈、農林廢棄物量大充足,屬可再生資源,價格低廉,是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發展良好的基礎條件。
工程化成型技術立足于農村可減少生物質原料和成型燃料產品的收集、貯存、運輸及供應問題。
關鍵技術還有待于突破
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設備(秸稈收集打捆機、粉碎機、顆粒機等設備)的加工工藝并不復雜,成本較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雖然一些企業生產的生物質顆粒機易損件的使用壽命已達300~500h,粉碎與成型單位產品能耗已降至50kWh/t以下,但與產業化和規;囊笕韵嗖钌踹h。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生物質原料的收集、貯存問題。

根據我國能源發展規劃,在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利用方面由目前的不足500萬t/年,到2020年要提高到2000萬t/年。因此,加大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利用力度,提高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實現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利用目標,改善和提高我國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